如果只能用一個字來概括日本飲食文化,會是哪一個字呢?

在出發品嚐渡邉之前,我正好在看宮崎正勝寫的《餐桌上的世界史》,書中提到,比起中國菜重視火侯跟調味,日本料理額外在乎食材的原味,因為這樣,看似野蠻的「生食」,卻在和食中如此舉足輕重。

既然不能烹煮,那也就表示得夠新鮮,那怎樣的東西最新鮮,自然是當季的食材了。宮崎正勝認為,旬(しゅん)是日本料理最重要的核心價值,這個旬字,大致可以翻譯成中文的「時令」或「當令」。

旬的精神,得從與島國地理的多變來理解。日本列島南北幅員遼闊,四季鮮明,春夏秋冬,各種斑斕色彩,如雲絮般在大自然間流動,春櫻夏竹、秋楓冬雪,不斷循環。這季節之美,同時也體現在餐桌上,當季之食,稱為「旬味」,這便是日本料理最鮮明的特色。

名氣正盛的渡邉,承襲嚴謹的日料精神,並將「旬」放到最大。據說,渡邉有超過7成的食料都由日本進口,為求新鮮,很多水產漁獲,早上還在築地市場,下午就進了台北饕客的嘴裡。其實很多東西台灣也有,品質亦不差,但渡邉還是寧可勞師動眾,日日空運來台。我們可以理解為職人的堅持,甚至可能是主廚在意識深處,一種難以撼動,維護崇高理想的使命感。

十四道菜,份量都不多,多數僅一兩口,多以海鮮為主。

海膽茶碗蒸,放了點柚子胡椒,還擱了京都湯葉,色淡卻味濃,海膽鮮甜無比。
牡丹蝦,晶瑩剔透,蝦身粉嫩如春櫻,入口有種輕盈的黏滯,可見極其新鮮。
目光魚雙味,目光魚是相當高級的小型海魚,白肉魚身燒烤到皮酥肉卻依然水潤,一點鹽花,提鮮增味,魚骨香酥,畫龍點睛。
毛蟹溫塔塔,蟹身肉如棉絮,一點高湯勾薄芡,再放上扎實的蟹鉗肉,甘甜有韻。
牛角貝,牛角貝不算高檔貝種,不過渡邉處理得不錯,口感不粗不韌,反倒有種貝肉罕有的棉脆感。
半烤紅喉海葡萄,用海葡萄天然的鹹鮮,提升紅喉的甘甜,佐以金蓮葉的微苦,沒用繁複調料,卻層遞有味。
能登鮪魚,內有三部位,大腹中腹跟赤身,油脂飽滿,當然好吃,底下有溫泉蛋黃剖半,溫潤瑩澤。
上一秒還是活跳跳的香魚。
香魚天婦羅,總算有道出自台灣的料理了,廚師捧著活生生的高山小香魚,下一秒便送進油鍋炸到酥脆,內臟帶來的高雅苦味令人激賞。
鰆魚佐香醋凍,有點西式感的一道菜,洋蔥為底,酸香襯托,尋常的半烤鰆魚,似乎多了些如夏日驟雨般的鮮明節奏。
鮑魚海膽,海膽第二次登場,鮑魚肥厚,名貴食材不會多難吃,倒是用鮑魚內臟調的味噌醬,膏腴濃潤,舌頭為之一亮。
和牛三明治,今天用的是宮崎牛,應是菲力,幾無油脂,內抹塔塔醬有點意思,聽說吐司也是來自名店。
鰻魚飯,填飽肚子的米飯料理也不馬虎,鰻肉油脂滿溢,米飯光亮飽滿,附上的味噌湯用蝦殼熬的,全是海味。
百香柳橙冰沙,輕盈果香,漱口滌心。
太妃糖冰淇淋,微苦圓潤,意猶未盡。
裝潢簡潔,廚師現場烹飪擺盤,顯得清爽大方。
餐具也簡單,這點我倒是覺得渡邉蠻不錯的。
名人老闆加持,渡邉非常難訂,幾乎每個月一號開放,隨即被搶空。

洋洋灑灑,一氣呵成。渡邉這十四道菜,每一道都在「旬」的基礎上發光,可謂是和食最高表現,盤飾簡潔,餐具卻華美,達到視覺的平衡與和諧,這也是渡邉的優點。但恕我俗氣,當你知道這套餐一人得掏出近七張千元鈔時,你不免想,咀嚼季節如此價昂,這等旬味金雕玉砌,平凡人家可無福消受,我大概也不會去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