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吃寫久了,難免陷入文字使用上,乏善可陳的窠臼中。我找了幾篇過去寫過的文章來看,發現我最愛用的字之一,是「純粹」。可能我對這個字有偏愛,也或許是我總是以直白的角度,來看待食物。我認為「純粹」是東西要好吃的關鍵之一,或許也可能是捷徑,畢竟搞得太複雜,失敗率可得提高不少。我讀謝忠道的《慢食》,無獨有偶的,他也在「美味的純度」一篇中提到:「食物味道的純度正好反映一個飲食文化的厚度,一個文化的美食品賞水準跟消費能力,與食材的昂貴與否無關,而是與味道的純度有關。」
無論是「純粹」還是「純度」,其實都不難理解,如果食材條件本身好,何須過於調味矯飾?盡可能提供原始風味,誠實地讓食材自己說話,並將廚師詮釋空間,拿捏得恰如其分,我總是為把持此初衷做出來的料理,感到雀躍欣喜。
近期開啟吃貨人生,路邊攤吃到五星級,台灣飲食風貌百花齊放,從日吃到夜,難免會懷念純粹的滋味。上週到慶城街巷弄內的「藝集生活」聚餐,一餐吃下來,幾道承襲了老派西菜作法的幾道料理,不只在烹飪與選料上頗具水準,最使人感到欣慰的,是這些菜都能讓人感到本真與初心。食客可以輕而易舉的,在舌尖上找到核心味道,沒有繁複堆疊出來的「層次」,直白地、乾淨地把每一道菜都視為主角,讓它們好好地在餐桌上發揮價值。
從沙拉說起,以藝集生活的餐價,尼斯沙拉大可使用罐頭鮪魚,但他們找來品質極佳的鮪魚,再以低溫慢熟方式,慢慢地讓鮪魚呈現半生熟的糖心狀態。這樣的魚肉飽含水分,鮮度跟純度絕非罐頭鮪魚可以比擬,鬆爽輕盈,實在出色。

再來聊蕃茄海鮮燉湯,同桌友人喝一口湯,就直呼「這湯的味道真海」,我喝一口後也發覺,有種狂暴如驟雨的海鮮氣息襲來。一問才知,主廚特別用魚骨熬製高湯,特別為了一道湯品熬製魚高湯,在很多小餐廳其實是一件多餘的事情,畢竟雞高湯鮮美又百搭。但也就是因為藝集生活特別熬了魚湯,才讓這道可能會淪於平凡的湯品,有了精準的淋漓展現。海潮氣息,使人沈醉,酸度略高的番茄醬汁,也適時壓抑了腥氣,無需加油添醋,一碗湯,酸香鮮甜,魚肥肉厚,精緻又澎湃。

至於數道義大利麵與燉飯,本就是藝集生活的起家品項。這天吃了多道麵食,有奶油蕈菇貝殼麵跟甜椒鮮蝦細扁麵,燉飯則是豬小里肌佐香腸紅酒燉飯。義大利麵做得經典且完整,熟度、調味均有水準。但我更喜歡豬小里肌的那道燉飯,豬里肌柔嫩入裡,米飯粒粒入味,吃到嘴裡膏腴脂潤,卻又暗藏嚼勁,在舌頭上滴溜圓轉,真是好吃。

太多好菜了,篇幅有限實在說不完,最後容我再推薦一道主菜「酥烤肉派捲 」。前面幾道佳餚吃下來,這道酥烤肉派捲讓餐桌風格高速迴轉,帶來狂放粗獷的原始食性。
這道料理可以用台菜的「雞仔豬肚鱉」或是西方的「Turducken」的概念去理解。將燉煮過的豬腳去骨,裡頭再填入豬肉餡跟蔬菜丁,用後大火快速煎烤至豬皮香脆。一刀切開,袋中有乾坤,豬腳肉油香肥滿,內填肉餡更是狂肆放誕。我非常喜歡這道菜不加修飾的絕對肉感,油香灌頂,激起心底暗處、原始的噬肉野性,痛快且凌厲,眾人分食,更有種一夥人聚在一起大口吃肉的舒心愉悅。

還想再寫,但字數到一個程度會使人生厭(也許我已經被討厭),最終下個結論。如我文頭所陳述的,一道好的料理,其實並不見得要使用多罕見的食材,或是用了多繁複的調味,精萃也並非昂貴,而是用樸實的原味撞擊出瑰麗的口感。「量才適性」這點,藝集生活做得極好,因此才能排列組合出最諧悅的餐盤旋律與節奏。




藝集生活 Art Living Cafe 時間:11:30~21:30 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303巷8弄9號 電話:02-2719-0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