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風力發電的風扇越來越近,空氣中漸漸瀰漫一股黏鹹的海水味,這裡是彰化芳苑,雖說是大白天,但寧靜地有點寂寥。此時,傳來熱情呼喊聲們,聲音來源是魏清水,旁邊則是他的夥伴,海牛阿尼。

彰化是台灣六都人口外,人口最多的行政區,總人口數多達127萬人,是隔壁南投縣的兩倍多。不過縱使彰化平原肥沃,仍然不敵人口老化與外流,衝擊最重的,便是交通不便的彰化濱海一帶。除了鹿港外,從北彰化的線西、伸港,到南彰化的芳苑、大城,人口流失都相當嚴重,尤其是海岸線最長的芳苑鄉,即便擁有可養育出飽滿蚵仔的肥沃潮間帶,這裡幾乎只剩老人固守,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在芳苑,家中有超過65歲長者的家庭比例超過50%,對比桃園區僅23%,芳苑人口老化問題讓人難以忽視。

王功是芳苑的臨海漁村,這裡的不少人,世世代代都養蚵。在鐵牛車出現前,蚵農多半倚賴牛車下海,去程時把蚵殼載到海邊丟棄,回程再載著滿滿的蚵回來,寒來暑往,這些大黃牛們就像在海中耕田。但也真奇怪,以往養牛運蚵確有其必要,但現在明明有鐵牛車了,王功蚵農怎麼還在養牛?當地人說,王功的年輕人都出外打拚了,對他們來說,這些牛如同自己的小孩,除了協助運蚵,牛兒們更大的存在價值,其實是傾聽與陪伴。

DSC06910
烈日當頭,海牛與蚵農成生命共同體,形構成這片海岸最美的風貌。
DSC06811
芳苑沿海約在1950年代發展出海牛養蚵的文化,牠們陪伴蚵農種蚵、採蚵,全盛時期超過400頭,但現在僅存10餘頭。
DSC06881
王功以採蚵聞名全台,這裡營養的海水養出碩大肥美的蚵仔。

從小在芳苑長大,外號「水哥」的魏清水,也曾經是個離開家鄉出外打拚的「少年ㄟ」,10多年前,他為了照顧家人決定返鄉,之後也接手家中的蚵田工作。喜歡攝影的他,當年拿著底片機拍下第一張海牛出海的照片,頓時驚覺熟悉這塊文化的長輩越來越少,興起記錄並守護的決心。

2005年時,國光石化預計在西部濱海興建石化工業區,本來屬意雲林,後來又轉往彰化。聽到重工業打算進駐,芳苑人可是氣炸了,國光石化一天用水量超過整個彰化縣,屆時就得抽取地下水,勢必會造成地層下陷,還可能破壞濕地生態。之後縣民當然群起反對,國光石化只好放棄在台投資,但這也讓不少在地鄉親思考,向高產值的重工業說不,但要如何讓這塊地產生其他經濟價值?水哥也這麼想,於是,他決定開始發展海牛文化觀光。

DSC06906
裝滿的蚵籃非常重,有牛幫忙,蚵農省力不少。
DSC06850
拖著牛車來到海中央,海牛可以稍微休息吃個草。

水哥不做,有誰會知道芳苑有海牛?初期他單打獨鬥,沒有錢打廣告,只能靠著客人分享,一點一滴在網路上發酵,他也曾跑到南投找畫家畫海牛、到新竹水牛學校找專家飼育海牛,還曾寫計畫給文化局,希望政府能撥款輔導海牛文化。或許是天空疼憨人,水哥的努力漸漸有了成效,2016年,「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文化」成為彰化縣第一個以產業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現在來芳苑,若沒見到這幾隻動物明星,那可真是白來了。

「從全盛時期的400多隻,因為蚵農凋零,年輕人又不願投入養牛事業,海牛曾僅剩個位數。」對於芳苑海牛數量降低的速度比人口還快,水哥感嘆的說。因此,水哥開始向養牛大戶收購牛隻,並租下牛墟創辦芳苑海牛學校,除了開放民眾認養牛隻、推廣環境教育外,更重要的是教導年輕人養牛、訓練海牛與駕馭牛車的技術,這樣蚵農就可多一筆觀光收入,還激起更多年輕人的返鄉誘因。

最常陪著水哥到海中央的海牛,是年僅三歲的母牛阿尼,阿尼個性穩定,若有媒體採訪,水哥幾乎都派牠上場。而水哥也看中阿尼的好基因,再過一陣子,打算讓牠繁衍子嗣,除了讓海牛產業不會因為牛隻不足而產生斷層外,更盼望大家來到王功,都能與這群海牛們更親暱,如同赤足踩於軟沙之上,那般貼心溫暖。

DSC06868
阿尼是這一代最紅的海牛明星,上過不少電視節目,似乎也很懂得面對鏡頭。
DSC06743
對水哥來說,現在他的蚵田比較像是副業,主業則是發揚王功海牛文化。
DSC06721
芳苑海牛學校佔地4分多,參加學員不需要繳學費,而是「以工換技術」,幫忙清理牛糞、整理牛墟、照顧牛隻即可,他更希望以合作社方式,讓越來越多年輕人願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