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滷肉飯之前,要先明白什麼是滷肉。「滷」是一種濕熱烹飪法,一般是以醬油為基調,佐以香油、冰糖、米酒與辛香料,小火慢煮將食材煨至入味的過程。醬油的出現是一種偶然,黃豆的蛋白質經發酵成了氨基酸,之後又和鹽作用形成麩胺酸,麩胺酸其實就是味精,這也是為什麼醬油會有迷人的鮮味,也讓「滷」成了味道最濃郁且豐富的料理手法。

滷肉飯的基本定義是用醬油滷的碎肉淋在白飯上,不過在南部「滷肉飯」通常指得是北部所言的「爌肉飯」,所使用的是五花肉原塊,至於南部的「滷肉飯」則多半稱「肉燥飯」,燥,音ㄙㄠˋ,指得是剁成細碎的肉,因此由字面上來看,南部的命名其實更貼切。

而「魯」肉飯,也是一種積非成是的用法。「魯」字並未有烹飪的意思存在,2011年的米其林指南(Michelin Guide),在英文版的台灣旅遊綠色指南(Michelin Green Guide Taiwan)中,就把滷肉飯譯成「LuShandong-styleMeat Rice」,滷肉飯源頭因此被錯置到山東上。你看光是名稱,滷肉飯就何其錯綜,還好的是無論他叫什麼名字,無礙美味,總是讓人魂牽夢縈。

滷肉飯百百款,會說他吃的滷肉飯全台最好吃,那是一種驕傲自大的說法,甜鹹肥瘦各有所好,很難說哪家最厲害,但肯定各有特色。南投市最有名的小吃是意麵,反正意麵上要淋的肉燥都熬了,就順帶賣滷肉飯吧!不過也因為這樣,南投市沒有什麼以滷肉飯為主打的店家,多數的肉燥也以瘦肉居多,口感較為乾柴,與白飯不太合拍,除了這家我吃了快30年的口福。

口福在南投市復興路上,我也不知道他們開多久了,但在我有記憶以來就在了,小時候的印象就是永遠都吃不完,實在是太大碗,若再加顆滷蛋,一早吃可以飽到傍晚。每次回家鄉都會想起那肥腴的肉燥,但不是太晚去賣完了就是沒營業,今天10點多經過竟然已經開門,毫不猶豫就點了一碗招牌魯肉飯來懷舊一下。

白飯上澆淋晶瑩光澤的肥肉,是口福肉燥的特色,不過肥瘦比例似乎改變了,記憶中是肥瘦各半,不過今天這碗幾乎九成以上都是肥肉,還好嚐來依舊酥柔滑口,一旁酸菜與魚鬆刮去舌頭黏滯,同時也帶來令人雀躍的爽脆清新。豬皮與肥肉或許還讓人存有偏見,不過長時間熬煮下,香氣、火侯、鹹淡等調味都十分細緻,造就美味的最大公約數,滿嘴油香,吃一碗就好滿足。同場加映的雞肉飯,是不喜肥肉的人另一選擇,剝絲雞胸講求新鮮,吃得出來未經冷藏。其餘就只靠以雞汁、蔥蒜、冰糖與香料調成的醬汁賦香,雞肉飯甜汁滿盈,但我也覺得跟小時候吃的不太一樣,老闆娘似乎保守了些,辛辣麻口的黑胡椒氣味不見了。

IMG_6432
口福的魯肉飯肥肉居多,但酥柔不膩,不擅長吃肥肉的也許可嘗試看看。內用$40。
IMG_6431
雞肉飯的雞絲柔嫩新鮮,油蔥芳香四溢。但澆汁過多,過於濕潤。內用$40。

推薦滷肉飯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百家爭鳴也難以區分高下,幸好人人對味覺總是忠心,若再加上土地情懷,這碗滷肉飯就不只是滷肉飯,而是以記憶熬煮,眷戀調味的懷念氣息。光是這樣,就能讓人多扒好幾口,滷肉飯的魅力,不就是這樣?

IMG_6437
滷肉飯的精髓來自那鍋從不斷火的肉燥,越熬越香。
IMG_6434
本來想喝的是筍子湯,不過已從菜單上消失。看到店家煨的桂竹筍,就點了一盤,多汁爽嫩不老韌,清逸甘甜。$30。
IMG_6438
魯肉飯幾十年來小漲10元,其餘售價也十分平價。
IMG_6428
口福店內很居家,有趣的是共有四台工業用電風扇一同運轉,狂風中吃魯肉飯的經驗十分特殊。
口福魯肉飯
.地址:南投市復興路217號
・時間:10:00~18:30(週三公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