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娘家在嘉義朴子,不知道是否跟地理位置鄰近北港有關,她做的菜經常把麻油當水用,尤其天氣一冷,餐桌上就會出現一鍋浮著濃油的麻油雞,加上她用米酒也不手軟,小時候,那碗麻油雞總讓我推託再三,我媽從威脅、咆哮再到利誘,我只好含著眼淚,捏著鼻子,閉氣咕嚕喝下這碗如鐵漿般,又苦又辣的麻油雞湯。

後來長大了一點,才慢慢懂麻油的美味。麻油的苦看似剽悍,實則輕盈,尤其是跟內臟搭配,可去腥增香,還有驅寒保暖的神效。不過或許是兒時陰影仍在,我的調味區麻油從來不是標配,前幾年為了炒川七買了一瓶,用到現在,還有八分滿。

今天不想出門,也不想叫外送,我看著那瓶黑麻麻瑟縮在櫃子一角的麻油,心想應該跟它好好和解,未來才有共譜佳餚的機會。於是,我再從冷凍庫翻出一塊豬里肌、取三朵乾香菇,剛好下午買菜時阿姨還送我一塊老薑,這瓶老麻油,總算英雄有用武之地。

麻油煸香薑片、香菇泡發切絲、豬肉醃漬、糙米淘洗,依序入鍋,炒到薑片翻捲、豬肉上色,生米共冶後,接著就是正常煮飯的工序了。

這道「麻油豬里肌炊飯」,雖然是清冰箱下的偷懶產物,但實在好吃。麻油香全都融進米飯當中,偶然嚼到薑片,清逸甘甜,像在吃筍。喔,如果想要更厲害,其實可以放雞腿肉,雞肉軟嫩,雞皮焦脆,美味會更升級。

不需技巧,隨手亂做,初春微寒,暖心也暖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