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三五好友聚會依舊選擇火鍋。

共鍋最能看出個人修養與友情默契,這鍋需一同呵護,從下鍋順序到火力修正各有學問,例如高麗菜忌諱大火久煮,一不注意,菜梗軟爛菜葉無味,像在吃紙團。但總有人嚷嚷說要吊湯底熬高湯,早早便把高麗菜撕碎丟入,此時可不能像糾察隊嚴厲指正,免得臭名昭著被列入拒邀黑名單,以後只能獨自在家煮泡麵配宮廷劇。

另一個會讓人捏把冷汗的,是芋頭。芋頭在「最不受歡迎的火鍋料」榜中總是名列前茅,不管有多謹慎,泥牛入海悄然融化,再被撈起時已潰不成形,爛泥溢散,讓人食慾全滅,若想避免此狀那就乾脆不下,芋頭就這樣進了廚餘桶。

多數食材在甜鹹之間壁壘分明,是長年習慣也是固執偏見,調味一不小心走岔了路,可是毀天滅地末日來臨。像香港人會吃糖水燉蛋,光想就讓人頭皮發麻,還有瑞典肉丸必沾果醬,我首次吃時也是心生徬徨。不過也有像是芋頭這樣可自由穿梭甜鹹的食材,這是芋頭的天賦,它謙遜好相處,火鍋容不下它,是我們雞腸鳥肚。

170857494_2901900670086313_7912825031286046357_n
若要確保芋頭不崩散,可先蒸熟後浸於糖水中,形體較能完整。

小時,我媽會做以芋頭為主角的油炸點心,她稱芋丸。作法簡單,芋頭切塊蒸熟壓泥加二砂調味,為了配色,也會備些地瓜泥,但就不用加糖了。接下來,全靠手工,芋泥壓平中間填些地瓜,搓成2號電池大小的圓柱體。我家麵衣承襲和風,先拍太白粉,再滾層蛋液,最後沾上細麵包粉,油炸後金黃香酥,芋泥細緻香甜,但長大後回想,似乎更像可樂餅,也可謂混種芋丸。

另一個讓芋頭揚眉吐氣的,應屬冷凍芋。南投市三和路與彰南路口,有家叫綠豆王的甜湯舖,招牌自然是綠豆湯,也賣紅豆、薏仁、蓮子等,但以上這些我都不喜,鍾愛之物是他們家的冷凍芋。冷凍芋外型極為豪邁,芋頭刻意切得極大,怕崩散通常不久煨,而是將芋頭蒸熟後,再置於糖水中小煮一下,芋面略化棉絮即可。綠豆王的冷凍芋塊塊成型但入口綿爛,湯水也冰鎮徹底,入喉會透心涼那種。不過或許製程繁複,抑或芋頭品質難料,後來綠豆王好像就不賣冷凍芋了。

大學時,高餐後門有家賣粥品的,粗糙招牌上寫著芋頭粥,但從不賣此款,總是只買得到長豆粥、香菇粥,問起芋頭粥,老闆娘總是一句「賣完了!」一碗僅售15元的芋頭粥,竟成為念想但不可得的夢幻逸品。

直到某日晨起掃完地,不懷期待再問,沒想到竟然搶得一碗。掀開塑膠碗蓋,芋頭丁混在粥體中,以油蔥與白胡椒粉賦香,還有些許肉絲增色,樸實滋味,至今難忘。當年日日上門,竟只為一碗芋頭粥,回想起來既無聊又蠢笨,但也在乏味枯燥的19歲青春中,篩揀出了樂趣。

我想起路寒袖寫的詠芋頭之詩。

「修行理當於大千,無論土裡或水間,我端坐,沉思。終而悟得,存在不拘形體,生命本就有甜有鹹。」

我們並非人中龍鳳,做人理當學習芋頭,或甜或鹹或簡或繁,總是謙遜有節,進退得宜。它絕不金貴,外表粗樸到有點土,但當你需要被撫慰時,你不會忘記芋頭,而芋頭,也從未離你而去。

171197651_2901900806752966_2521086543644965176_n
屏東、台中、苗栗、高雄4這個縣市,芋頭佔全台灣生產面積的70%以上。此外,外島金門所產的芋頭也堪稱一絕,尤其是烈嶼鄉,質地非常綿密鬆軟,香氣也非常濃郁。此照片為芋頭田,攝於雲林林內鄉。
DSC05889
有機會來到金門烈嶼,一定要吃一碗芋頭冰。芋頭自帶筋度,磨泥後也具彈性,甜度適中香氣濃郁,我私心認為是全台灣最好吃的芋頭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