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愛珠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還看不到三分之一,就被她筆下的切仔麵引得饞蟲擾動,餓意難消,只好放下書本,踏上尋味之路。
按書內《吃麵的兆頭》一文所述,切仔麵在蘆洲有百年歷史,是成行成市的行當。但為什麼是在蘆洲?據聞,二戰前有個蘆洲人叫周烏豬,他在湧蓮寺廟口前賣摵仔麵,有可能是今日切仔麵起源。這個「摵」字語意有二:一當動詞,是手提上下抖動擺動的意思,二是名詞,舊時煮麵工具-笊籬,俗稱麵摵仔。摵是台語,有音得字,用「切」替代無不妥,切仔麵一詞也習慣成自然,使用至今。

說來慚愧,我住蘆洲超過6年,竟然從未吃過這在地美味,要不是此書做契機,說不定未來幾年內也不會為其心動。今日動身太晚,已來不及吃書中收錄的「大廟口」、「鄭記豬母」等老店,只好隨意找家門庭若市的,若真不幸踩雷,才好怪自己品味拙劣,少些牢騷埋怨。從湧蓮寺步行3分鐘可抵的添丁切仔麵,天未全黑已高朋滿座,店內桌桌滿盈,人前一碗麵,豐盛小菜呈放射狀擺放,難怪洪愛珠說吃切仔麵要人多才好吃,因為這樣才可「攏切來」,菜單上洋洋灑灑二十多種,誰想錯過這華美的盛宴。
寫在第一欄的往往是店內招牌。添丁切仔麵的「添丁招牌湯麵」可在麵(油麵)、米(米粉)、粿(板條)、意(意麵)任選一種,麵體邊漉邊摔,離水甩乾後,澆上熱騰騰的大骨湯、燙些豆芽韭菜、灑上油蔥,這還不夠,似乎怕客人餓著,最終還擺上兩片里肌、一顆魚丸,還有一枚完整滷蛋,豐盛至極,讓人雀躍欣喜。

人少,切料得慎點,猶豫半天,最終選定了魷魚、嘴邊肉跟豬肝。魷魚跟嘴邊肉都在水準之上,豬肝倒是讓我意外,脂滑粉香,毫無腥羶,咀嚼到的是無比新鮮。
才剛讚許過老家的南投意麵,在吃完蘆洲切仔麵後,竟心猿意馬,難分難捨,只好再寫。切仔麵不放肉燥,較南投意麵寡淡樸素,但湯色油亮,鮮甜味濃,純評湯水,倒是切仔麵見長。至於小菜,論種類、口感與鮮度已自成一格,這常民式的澎湃,蘆洲切仔麵發揮淋漓,尋遍全台,或許僅剩台南擔仔麵,有實力與其一較高下。


添丁切仔麵 時間:07:00~23:00(週二休) 地址:新北市蘆洲區得勝街22號 電話:02-2288-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