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一間你從沒有去過的餐廳時,你是否也會習慣先上網看店家的評價呢?從人手一機的時代開始之後,多數人早已被龐大的資訊綁架而不自知,「為了怕踩雷先搜集評價資料」,這看似很符合人性的舉動,不過我卻覺得這對商家很不公平。

全世界幫餐廳打分數最有名的,莫過於米其林評鑑了。米其林在沒有公開評審身份、審查細節與標準的狀況下,每一年都會公布一份名單,若能獲得三星,外界就會認為這家餐廳(或主廚)已經取得舉世無雙的身份,之後會有好長一段時間,餐廳訂不到位子,而餐廳可能因為「身份」不一樣了,開始提高售價。到這裡為止,餐飲評鑑制度似乎沒有傷害到誰,摘星的餐廳大發利市,民眾也有一個依歸選擇好餐廳。

但現況並不是這麼單純。21世紀開始,歐洲陸續傳出有主廚經不起「掉星」的壓力而選擇走上絕路,也有不少主廚公開聲明拒絕米其林評鑑:「誰知道米其林哪時候會來,我必須繃緊神經製作每一道菜,這種巨大的壓力,已經無法讓人用純粹且充滿熱誠的做好每一餐。」

Switzerland Obit Benout Violier
在2016年,年僅44歲的「世界最佳廚師」法國廚師維歐里耶(Benoit Violier)舉槍自殺身亡。背後原因直指他再也扛不起「星星掉不得」的壓力。

歐美已經開始反省餐飲評價制度的偏差,這也連帶影響到米其林餐飲指南的銷售,這讓米其林開始在亞洲市場找尋商機,從東京、上海再到台北,天降星星的餐廳,享受米其林帶來的光芒與利益。「幫餐廳打分數」似乎更受到亞洲人歡迎,日本、中國還有台灣當地出現多個食評網站,現在開始,誰都是神秘客,誰都可以幫餐廳打分數了。

不過,真的誰都有資格幫餐廳打分數嗎?如果今天有人要幫你整個人打分數,你難道不會覺得他憑什麼嗎?

近日傳出,日本開始有餐廳拒絕食評網的用戶來用餐。食べログ(Tabelog)是日本最大的食評網,以最多店舖數量及照片數量自豪。每一個餐廳的介紹頁面中有基本資料、菜單、照片,以及食評,有些跟Tabelog合作的餐廳還提供預約服務,你找到心儀的餐廳後便可以直接在網上預約。

這很方便吧!只要上食べログ,你就可以立刻決定這家餐廳好不好,要不要去吃。那為什麼要拒絕食べログ呢?其實跟名廚拒絕米其林的想法很像:「這些自以為專業的人,還真的以為他們是神,隨便寫兩句話,就決定我餐廳的生死。」

c4924daa59a1f2a34df3017d8613c6e8-1024x477
食べログ是日本最大的食評網站,只要登錄成為會員,就可以在上面幫餐廳評分,而日本人也很習慣在食べログ上面找餐廳。

如果人人都可以客觀的去評論餐廳也就罷了,但味道很主觀,服務也很主觀,要求每個人去客觀評論給分,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何況,餐廳並不知道評分者的來歷,在台灣就發生多起因為跟店家理念不同,就發動人海戰術去給餐廳灌入負評的案例,當然也有店家會花錢買捏造出來的好評,在這麼多謊言與惡意交雜下,食評網站還值得參考嗎?

我認為,餐廳的確有跟食評網站說不的權力,雖然現況很難避免,但回歸到營業的初衷,本來就不是為了討好誰而開這家餐廳,而是希望自己展現技術的料理得到喜愛,若因為「擔心被打負評」就綁手綁腳或是遷就客人,這樣的經營者也太可憐了。而消費者這邊,的確也該收斂自以為是的態度,好吃不好吃,因人而異。當你下次要幫餐廳打分數時,應該多想一下,你的目的是什麼,若只是發洩不滿,那大可不必,之後不要去就好了。而若是想要當個美食家,則請先墊墊自己斤兩夠不夠,不專業又不客觀的美食評論,只是顯得自己無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