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並非人體必需,要在基礎需求得到滿足後,人才會開始追求舌尖上的甘美,因此,從糖的消費量,我們可以判斷一地經濟是否富足。日本關於砂糖的紀錄,最早出現在奈良時代(710→794年)信徒敬獻給佛寺的供品名冊中,當時砂糖僅能從大唐進口,貴重非凡,一直要到江戶時代初期(1623年左右)才由中國傳授習得製糖法,並在陽光充足的沖繩與奄美大島等地,開始製做本土的砂糖。

江戶時代中期,九州與沖繩廣泛種植甘蔗,甜味漸成和食的一環,糖與日本開始也變得密不可分。明治維新後,日本走向富強,糖需求與日俱增,國內生產量已無法供應,只好靠殖民地台灣持續供給。二戰後經濟復興,糖的消費量更是大幅成長,飲料、甜點等高糖食物再也無法從生活中割捨。

日本最高級的糖,是源於四國的和三盆糖,這種糖未經精煉,外觀綿細,保有純粹的大地豐饒,甜度不高且氣味柔和,但因製程繁複產量十分稀少,幾乎都被和果子老舖買去,就算在日本也是罕見珍品。

糖 配圖
如星星般可愛的金平糖,最早在室町時代末期,由葡萄牙傳教士傳入日本,跟蜂蜜蛋糕一樣,是西洋點心和化,變成傳統和果子的有趣案例。金平糖的味道跟成分都非常簡單,將冰糖融化後,以一定比例小麥粉調和,再用色素調色就完成。雖然口味單一,不過由於造型可愛,顏色又繽紛,數百年來人氣歷久不衰。
糖 配圖
另一種以糖為主體的和果子是落雁(らくがん)。看起來充滿大和風情的落雁,也是在室町時代,由中國傳來。因為製作只選用最高級的和三盆糖,落雁雖甜,但口味既溫順又有深度,十分適合與苦澀的綠茶一起食用。

浅草飴細工アメシン,栩栩如生糖金魚

糖雕是日本的傳統工藝,工匠僅靠雙手跟剪刀,便能將90℃的糖漿幻化成各種栩栩如生的糖藝創作。相傳糖雕源於江戶時代,因屬非主流文化,留下的文獻紀錄不多,是靠著代代相傳才將技術延續下來。在アメシン晴空塔分店,可近距離觀賞這項工藝,店內也有販售各種糖雕,尤以輕盈擺動魚鰭的金魚最為逼真。

飴細工 (5)
淺草飴細工在東京有兩間店,一間在花川戸,備有可讓遊客體驗糖雕工藝的教室。另外就是這家位在晴空塔的分舖,由於師傅當場製作,下次來晴空塔,別忘了來此欣賞秘傳百年的精湛技藝。
飴細工 (4)
每一隻金魚都由師傅親手捏製,還用食用色素著色,宛如玻璃製品般精緻。
飴細工 (1)
每隻糖金魚要價不斐,售價3,980日圓,十分金貴。
時間:10:00~21:00
地址:墨田區押上1-1-2,晴空塔4樓
交通:地鐵押上站出口步行約8分

ひみつ堂,天然冰襯托純淨甘甜

日本動畫中最不可或缺的夏日場景,便屬祭典、煙火與刨冰了。在晶瑩剔透的冰屑上淋上各種口味的糖漿,炎夏品嚐暢快無比。位於谷根千商店街上的刨冰名店ひみつ堂,除了以芳香果醬為主打外,更選用栃木縣日光運送過來的天然冰,據說日光天然冰結晶細綿,一遇舌尖便融化,因此據說大口吃也不會頭痛。

ひみつ堂 (1)
不分寒暑,ひみつ堂總是大排長龍,是谷根千商店街人氣最旺的名店。
ひみつ堂 (2)
ひみつ堂的刨冰也講究季節,用最好的水果與糖熬成各種口味的糖漿,就連冰,也取用天然水製作,在各種追求下,風味細緻迷人。
時間:11:00~20:00 周一休
地址:台東區谷中3-11-18
交通:日暮里站西口步行約5分
延伸閱讀
和食的基礎與開端,米飯
神祕悠遠的長壽祕訣,味噌
大口吸進日本史,蕎麥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