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流行的顯性基因,都市的餐廳風格一變再變,這反映的不只是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也具體呈現出一個社會的成長、或是跌落史。80年代以前,是異國料理的天下,特別是牛排跟義大利麵,在此時,替勇於嚐鮮的台灣人帶來新的舌尖經驗,90年代後,開啟吃到飽餐廳的濫觴,從599、499,甚至是199,吃到飽餐廳代表著餐飲市場的扭轉,眾人開始追求好吃,但也要划算,是「CP值」的始祖。
自資訊爆炸的時代起,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有新的流行。國際連鎖品牌進駐,一碗拉麵就是潮物;網路評鑑成為顯學,臉書與IG是最讓人相信的名家推薦,在這樣百花齊放的年代,有一種類型的餐廳悄悄崛起,這種餐廳不太在乎外界眼光,猶如亂世中的清談,不管世事,恣意地用美酒菜餚與客人「搏感情」,但同時又兼具優雅與時尚,這是Bistro。
Bistro一詞充滿了浪漫藍調,每個人的定義也有所不同,台灣多半翻譯為「小酒館」。這個譯名大致透顯出Bistro的經營型態,通常不太大、隨性,然後可以喝杯酒,而在我看來,這些可愛的Bistro,最讓人興奮的,就是以夢想作為動力的豐沛衝勁。我承認,名氣是餐廳吸引人潮的誘因,不過在Bistro,他們更在乎的是自主性。經營Bistro的團隊,往往是一些不想受願於框架內的餐飲從業人員,年輕、具有爆發力,還有源源不斷狂放不羈的創意,稍微離經叛道更好,Bistro開始佔領了台北的週五夜晚,尤其受到千禧世代歡迎。
安和路是台北餐飲一級戰區,這天來到剛開幕不久的Luigi,幾個年輕人正準備迎接晚間餐期。店長很有幹勁的告訴我Loigi的故事。他遞上用曬衣夾夾著的菜單,「Loigi是一家洗衣店,這家洗衣店洗得不只是衣服,而是錢。1920年代的毒梟與黑道,經常利用洗衣店來洗錢,我們便用這段歷史作為餐廳的概念,很有意思吧?」我聽得也是興味盎然,讓我想到前一陣子追的日劇「嬌妻出沒注意」,特務綾瀨遙的情報來源也是來自於洗衣店。
Luigi是我所定義的Bistro最精準詮釋。店家要洗的不是錢,而是上門客人稍微疲憊的心。先是非常有企圖的佐酒料理,有鴨肝有海膽還有干貝,還有伊比利豬跟美國和牛,賣價也具佛心,多數落在100~500元間。之所以那麼便宜,具店家的意思,他們將所有不必要的東西都拿掉,東省西摳,將食材成本完整反映在餐盤上,所以才能用250吃到法式鴨肝,用220吃到海膽燉飯。低價策略確實奏效,上門的顧客多在25歲以下,由於小資族也負擔得起,每桌都點得滿滿,荷包沒有壓力,放鬆當然更為徹底。
Luigi當然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更好,或許裝潢再更華麗,料理再更精緻?但在一個冷漠的鋼鐵城市中,與其金碧輝煌不如返璞歸真。Bistro的純粹,降低了人性的複雜,在Luigi,沒有勢利與城府,所以我才說,這裡洗的不是錢,而是心。










luigi 路易奇洗衣公司 .地址:台北市安和路一段112巷1號1樓 .電話:02-2755-3709 .營業時間:17:30~00:00 ・價位:人均價約500元起,不收服務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