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暑假,天黑的早了些,太陽不再噬人,取而代之的是映著金黃光芒的暖香,看是如厚實玉璽般的廣式月餅,還是晶瑩飽滿的蛋黃酥,中秋前夕,處處富泰,送禮的人表達情意,收禮的人滿心感激,誰還在乎月亮有多圓,盒中那幾個小月亮才真的撩撥人心,油滋滋甜膩膩香酥酥,讓人傾倒著迷。
月餅定義十分渙散,從廣式月餅、台式綠豆椪、蛋黃酥,到銅鑼燒、馬卡龍、杯子蛋糕,只要是在中秋節用來饋贈親友的烘焙點心都可稱之。雖然選擇眾多,不過每年月餅喜好調查,名列前茅的還是傳統派,尤其是包入象徵一輪明月的鹹蛋黃,切開可見渾圓透亮,再怎麼不嗜甜,也想來嚐嚐月亮的滋味。
月餅是標準的時令產物,現在商家競爭激烈,幾乎剛過端午就開始磨刀霍霍,香港商賈還會販售月餅券,越早預訂價格越便宜,但之前也有不良業者錢收了卻惡意倒閉的例子,月餅券一夜成了廢紙。在台灣,通常在節慶前一個月,小月亮們接二連三地冒出頭,媒體爭相報導,各種評比或花招我倒是沒什麼意見,但我最厭煩的是總有人請來營養師說長道短指手畫腳,威脅民眾說一口月餅有多少熱量,餡料又等於幾顆方糖。其實月餅週期短,一年就吃這麼一次,若還左右躊躇、天人交戰,韃子早就翻山越嶺襲來,團圓當然已成奢望。
我是蛋黃酥的擁護者,尤其是今年偶然得到排隊名店的蛋黃酥,綿密柔滑的紅豆餡配上整粒大蛋黃,一杯茶一口酥,齒頰間頓時風和日麗。前日又獲贈天成的廣式月餅,也是出乎意料的好吃,先是嚐了經典的蓮蓉蛋黃,蓮蓉絲滑如緞,蛋黃粉油如脂,連漿皮也烘得恰到好處,回油後香甜柔潤,也不黏牙,所以當天就一口氣切了另外兩個口味。客家擂茶口味有股芳草氣息,茶葉替豆沙妝點上不少清雅,而XO醬滷肉口味則甜鹹適中,干貝絲與滷肉角曖曖內含,酥嫩且芬馥。
一連吃了三個月餅,糖油在胃中迅速轉變為脂肪,一磚一角堆砌在腰間,但卻是好久不見的滿足。時代進步得太快,但味覺沒有跟著提升,依然還眷戀著古早的肥潤,所以挑月餅也是,毋需風騷花俏,還是本色最好。




按此進入天成大飯店月餅訂購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