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地市場或許是東京最有個性的地方。搭乘紅眼班機抵達羽田機場的旅客,剛經歷睡眠不足以及西太平洋上常見的紊流,心情通常不會太好,不知是因為美食當前還是氣氛使然,築地市場對於這些急著一下飛機就吃進高量膽固醇的遊客們,簡直就是自成一格的海鮮天堂。想吃壽司請早,凌晨兩點半來差不多;不能共食不得拍照,當然也不能邊走邊吃;進入場內市場,最好別恣意妄為,輕者被白眼,重者被驅離。以上這些鐵則難以撼動,就跟築地市場一樣,頑固又迷人。
清晨5點,天邊透著魚肚白,築地市場猶如閃著螢光燈的夢中城市,在靜謐的銀座街頭傳來震撼與激情。一聲聲吆喝劃破天際,身上帶著彎刀的男子將冷凍鮪魚鉤在起重機上,數十台運貨車穿梭在濕冷陰暗的水泥小徑;走到拍賣場外,用來冰存漁獲的保麗龍箱堆積如山,名店前早已排滿食客,這是我們熟知的築地市場。


隅田川畔的築地市場,是東京最大也最古老的漁市,在這裡,每天總是毫不間歇處理數千公噸的漁獲,供應著大東京地區千萬張嗜吃海鮮的嘴,「東京廚房」的稱號絕不是浪得虛名,不過這樣熱鬧的築地,很快就要消失。營運近百年的築地市場由於老舊、髒亂、腹地小等因素,經過多年討論,東京都政府決定將築地市場遷往台場旁的人工島「豐洲」,並改名為豐洲市場。搬家本是美事一樁,但由於搬遷時間一延再延,商家搬遷成本與日俱增,甚至豐洲還被發現有著嚴重的工業污染,這些原因都讓老築地人對於搬家投下反對票。
其實築地人不是不搬,而是不滿東京都政府顛三倒四的搬遷政策。早在1980年代,也就是距今40年前,築地市場就因為業務成長快速,原有區域不堪負荷而興起搬家計畫,後來片尋不著適合之地,只好先以翻修舊有設備應付。但這樣畢竟治標不治本,又過了近20年,1999年,築地市場決議停止翻修,開始積極尋找新家。當時的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選定豐洲作為新市場的預定地,很多人認為這是財閥與政府共同炒作豐洲地皮的鐵證,不過平心而論,要在寸土寸金的東京都內,找到一處可以容納下築地市場,且不需經過曠日費時的徵收事宜之地,放眼望去也僅有兩公里外填海造陸而成的豐洲了。

既然選定好新家,那等待硬體建構完全,應該就能搬了吧?不少築地人是這麼想,當時多數人也樂見百年魚市的新面貌,不過在2007年,曾作為東京瓦斯設施使用地的豐洲,被爆出有嚴重的污染問題,土壤與地下水都驗出含量極高的苯、氰化物、鉛及砷等有害物質。得知未來的東京廚房可能得用重金屬當作調味劑,築地人嚇壞了,為了安撫人心,東京都政府開始荒唐的「挖舊土補新土」工程,計劃以無污染土壤覆蓋4.5公尺,要是確實做到也就罷了,沒想到這個補土作業也是虛應故事,本來應在2014年宣告竣工的填土工程根本沒做,東京都政府隨後也證實蔬果、水產仲介批發、水產批發、加工包裝等分棟建築,底下都未進行填土工程。


築地市場搬遷就像台北大巨蛋,經過多任知事都無法徹底解決,直到2016年小池百合子上任,雖然為化解多方疑慮再三延後搬家時間,但至少現已取得政府、攤商與魚市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就在今年10月,搬到豐洲的築地市場將正式開幕。
綜觀爭議已久的搬遷問題,除了利益外,東京人更在意的其實是老市場內,捨不得放下,由魚腥味混雜人情味的依戀。而對於觀光客而言,築地的每一處都洋溢著傳統風情,各式各樣的食肆、琳瑯滿目的乾貨,這裡是認識日本最好的地方。沒人能預估築地市場在變成豐洲市場後還能剩下多少原汁原味,縱使豐洲設備再好空調多涼快,總是無法再現築地累積近百年的璀璨芳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