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寫的《台北日與夜》是我覺得讀來最舒服的短篇文集之一,在這個由古都長成的人眼中所見的台北,竟比他的故鄉北京更加搖曳生姿,無論是日或夜,他筆下的台北猶如彩虹,而構成這道彩虹的三原色,不是紅藍綠,而是「唯美」、「小資」與「文青」。
住在台北四年了,當我還不是「台北人」的時候,時常否定這座城市的努力。嫌棄惱人的天氣與噬人的交通,厭惡冰冷的建築與冷漠的群眾,不過一千多個日子過去之後,我漸漸習慣專屬於此的城市本色,就連身上的血脈也與錯綜復雜的電線與水道連結,這才發現,王丹說的「每座城市,都是記憶的載體」便是如此,你切不掉了,台北化了,已經得和這裡榮辱與共了。
這些年挖掘台北特色成為顯學,到底什麼能代表台北?是101、圓山飯店、故宮?還是西門町、永康街、饒河夜市?這些景點的確構成台北的點線,但要提到城市的內蘊,我倒是贊成王丹說的「唯美」、「小資」與「文青」。在他寫《台北日與夜》的2013年,他認為這三件事情是被嘲笑、不齒、譏諷的,但五年後再看,在這個多數人普遍疲於奔命的台北城,唯美、小資、文青所代表的,是種不甘頹敗的幸福嚮往。台北有越來越多的地方,將唯美、小資、文青的概念具體化,逐漸成為台北的新印記,這次要聊的叁四町便是其一。
叁四町其實是華山町附設的餐廳,而華山町則是天成飯店集團在華山文創園區新開設的在地客製化設計旅館。再入住之前,不妨先來叁四町探探路,這裡所述說的台北故事十分清晰,畢竟建物本體就是老建築。走進叁四町,昏黃燈光與古銅銹色相互輝映,宛如50年代常見於港埠的老酒吧,寧靜閒適的氣氛與落地窗外車水馬龍的台北形成有趣對比,一門之隔,光陰恍若分流,唯美便有了。


叁四町從中午到深夜都沒休息,每個時段提供不同的餐食,這天我在七點造訪,率先被種類不少的特色調酒吸引。來酒吧點雞尾酒最保險,只要不荒唐走鐘,墨守成規的芳香酸甜有誰不愛?不過叁四町偏偏要走險棋,我刻意點了文青氣息濃厚的「The brick」、「Fang Niang Mojito」、「That 50’s」。這三款酒都列在酒單子項【HUA SHAN 1914-1950】中。這幾個數字經我不太認真地探尋,1914是台北酒廠的前身,芳釀株式會社酒造廠創立年,而1950或許是指年代,也可能是菸酒公賣局開始釀造水果酒的時間,但這都是我的推測,若有誤再請知曉者給於指正。
1914-1950間,台北迎來劇變,這三款調酒或許也在談那個時代的點點滴滴。
「The brick」一入口,一股帶著果香的鹹味襲來,很像四果冰上放的鹹酸甜,或者說鹹酸甜便是這杯酒的基調。而在鹹味之後,捎來如秋風般的葡萄香氣,尾韻還帶有蜂蜜甘甜。「Fang Niang Mojito」則是迷人而生動,我還來不及探究Fang Niang之意,整杯充滿熱帶風情的熟果芬馥就已飲盡,就像是sex on the beach的台味版,只是將蜜桃柳橙換成鳳梨芒果,依然搖曳生姿。最後這杯「That 50’s」是我最喜歡的一款,就像在跟一個輝煌年代致敬,茶葉微苦、MIDORI清新、芭樂沁甜,看似殊異三味,再以伏特加串連,時間縫隙中正微微發光。



唯美有了,文青也到了,少一個小資。我想這不用多說,叁四町從未打算高價奢華,調酒每杯均在300元上下,而佐酒小點或是飽足餐食也尚算物美價廉,符合台北人高CP值「小確幸」所求。如王丹所言:「很多故事,因為年代久遠畫面模糊,它需要一種類似顯影劑的東西來啟動那些鮮活的過去。」千金萬兩換不回過去,來叁四町至少能讓我們藉由枝微末節尋得台北曾經的吉光片羽。



叁四町 官方網站請按此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二段79號 .電話:02-2312-1000 .營業時間:11:30~24:00(各時段供應料理品項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