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看了商周一篇文章《你是在旅行,還是在浪費生命?》,這個題目很有意思,自從平價航空興盛以來,我周圍的朋友就算不是從事旅遊運輸工作,也成天安排海外旅行。這種人的想法多半是要在乏善可陳千篇一律的生活中,尋求短暫的解脫,通常不是在一年當中挑個三、五天去東京大買特買,就是去曼谷大吃大喝,好像這樣就能起死回生。在很多人眼裡,旅行的功效,簡直媲美仙丹妙藥,用來治癒「生無可戀症」「懶病」等生活頑疾肯定見效。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你旅行的目的,是要鬆弛緊繃的生命,那這樣的行程真的有辦法幫助到你嗎?身邊有些人是以搜集各國入境章為嗜好,他的護照打開的確證明他走過三大洋五大洲,但當你問他:「你不是去過羅浮宮,覺得如何?」他通常會說:「終於看到蒙娜麗莎了。」這樣的人就算旅行千百遍,他說出口的話還是一樣無聊、視野一樣狹隘、思緒一樣僵硬,他沒有從旅行中獲得心靈提升,除了人到了那裡,什麼東西都沒有達成,這樣的旅行,還不如在家裡看看旅遊節目。

我剛開始自助旅行的時候,也曾經陷入這種迷思,「都來了,那就盡量玩。」一天之內走了數十公里,旅遊書上的景點都想走一遭,就算路過也好,至少我來過了。但我回國之後才發現,我感覺去了很多地方,拍了很多照,但怎麼沒留下什麼深刻的回憶?也沒有度假放鬆後的豐盈充實感?這才發現,我不是在旅行,是在浪費生命。人生很短,如果有錢可以多去世界幾個角落當然很好,只是這些錢要花得值得,而不是花了好幾萬只換來臉書上的一張打卡照。
《商周》認為,要擺脫這種浪費生命的旅行,在出發前就要好好規劃,深入研究要去的地方,接著是慎選旅伴,找一個不會讓你在旅途中發脾氣的人,最後是將未完待續的工作、糾纏不清的感情和斤斤計較的性格等,都暫時放在家裡,用一顆愉悅的、輕鬆的心去享受一段陌生的、新鮮的旅程,去感受它的奇妙與美好。以上這些說來簡單又容易,但現實上根本不可能,若說我的方法,是在旅行時與其浪費時間走馬看花,不如在單一個地方多做停留,每天睡到飽再出門,這樣的旅行,才是有真的充到電,當然也不算浪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