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這幾天,南投街上不少麵攤都沒休息,不知是店家閒不下來,還是南投人不能沒有意麵,只要營業的店家幾乎都客滿。那甕365日沒斷過火的肉燥,在新春期間持續滾動翻騰,一小勺淋在意麵上,誰都可以連吃好幾碗。

在台灣,南投意麵本來就是有趣又特別的存在,因對外交通不發達,加上麵條保鮮期極短,很難運送到外縣市,南投意麵的美味,就此被封存在這個山澗小城中。

外地人常問:你們南投哪家意麵最好吃?雖說的確有幾家長年以來都是高朋滿座的名店,但根據我這30年來的田野調查,只要是按部就班做出來的南投意麵,很難不好吃,美味程度僅在毫釐之間。我在牙齒還長沒幾顆的時候,就開始吃南投意麵,對於土生土長的南投人而言,回到家鄉吃碗意麵,是在澆熄鄉愁蔓延的火苗。

初一這天,南投街道十分安靜,辛苦一年的做事人總算可以喘口氣,享受幾天的假期。我拐進傳統市場,想尋點過往回憶。記得我媽總愛帶我到這個市場買菜,南投的製麵技術一流,但我媽從來沒買過麵條,巷口一碗意麵才賣20塊,何必自己煮?所以她通常是買水餃皮。

只要在地上牆邊找到麵粉的痕跡,肯定就是製麵廠沒錯。抬頭看,筆直如長髮垂髫在簷下的陽春麵條,春風在線索之間穿梭,揚起陣陣粉香,或許就是這裡吧!這些長年來揮之不去的雪白,都在述說捶、擣、拉、切之間,歷久彌新的百年風華。